企业家应该去发现去创造市场
2015-02-01 20:45:53
编辑:川图网 www.wepics.cn
我们生产率提高,要创新,创新怎么来的?亚当斯密讲的是不明确的,没有答案的。
这个答案在哪里呢?就是一百年多前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在之前,比如萨伊的书里就很注重,但是真正把企业家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核心,那就是熊彼特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的。
熊彼特的思想嵌入亚当斯密刚才讲的这样一个大循环里,意思是什么?资产怎么出现?资产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而是靠企业家发现的。企业家做的事不是说有一个市场,我满足他。这个市场根本没有的。比如我们现在的微信,原来没有,他就是企业家发现的。所有的这两百年出现的市场,原来都不存在。比如方便面,本来没有市场,就是企业家创造的。所以企业家首先要创造市场、发现市场。分工怎么形成的?分工也不是自然而然的,我找工作,就有这个分工,分工都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比如软件,现在是很重要的产业,软件就是比尔盖茨创造的。在比尔盖茨之前,没有软件。现在我们很多东西都是企业家创造的。如果没有企业家,分工本身不会出现。
创新,就更不要讲了,熊彼特主要强调企业创新,每个创新,都是企业家做出来的。而且创新跟分工之间有相互关系。没有创新,分工就不可能。比如方便面,没有方便面机器的创造,就不可能有方便面市场。因为按照我们过去的手工擀面,我认为是不可能养活得起这样一个产业的。只有出现了机器擀面,机器压面机之后,方便面才可以大量生产,才会有市场。
所以这两个箭头,应该是相互的。创新影响分工,分工再影响市场。技术进步,分工以后,导致劳动生产的提高,我们知道财富就增加了,每个人工作时间更少了,财富更多了。但这个财富本身,我非常同意刚才林毅夫讲的结构的变化,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一定造成结构的变化。我原来吃一斤粮食,以后吃两斤,一百斤,不可能,会在种类和结构上有变化。但是这个结构的变化,财富怎么变成市场?仍然是企业家产生的。中国现在说产能过剩是什么意思?不是说我们人类欲望都饱和了。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企业家仍然没有把新增的财富变成新增的市场,还聚焦在原来的市场上面从事经营活动,那就出问题了,全世界都有这个过程。
不仅市场在协调这个分工,其实企业家本身就是一个分工的协调机制。一个人选择生产衣服还是生产粮食的时候,这个人都在考虑别人在干什么,绝对不会说闭一只眼睛随便选择生产衣服还是生产粮食。企业家不是马克思描述成盲目的、没有任何计划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计划,每个人都有计划,但有一些人计划得好一点,有一些人计划得不好一点。我觉得要谈协调,一定离不开企业家,如果离开企业家谈协调,就不是现实的经济真正的协调。我再强调一下,企业家每做一件事都是有计划的,也许他判断会失误,但是我认为这就是他协调功能的来源。
企业家做什么?我总结两件事,第一发现不均衡,发现不均衡是我们讲的套利,按照经济学家讲的,均衡是没有利润的,只有不均衡才有利润,企业家发现这个赚钱的机会,不断的发现不均衡,慢慢走向均衡,再创造出不均衡。
比如说当年电脑市场都均衡了,当年电脑公司赚钱是什么?赚的是搬运工的钱。卖一台电脑,赚的钱没有卖天津煎饼赚得多。但这时候出现了苹果,乔布斯就打破了局面,生产出平板电脑,完全打破了这个局面,这是企业家,或者从熊彼特来讲,更重要的工作。第一个工作在传统奥地利学派的企业家概念里面重要的,就是协调,就是怎么发现不均衡。熊彼特,创新了这个理论,企业家打破了不均衡比发现不均衡更为重要。现实当中这两个经常搅在一起,没有办法严格区分。
熊彼特关于创新讲了一些什么?其实这个讲的都是发现,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其实大家都是结构的变化。新的材料都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甚至新的组织形式,新的商业模式带来的都是结构的变化,这是创新的含义。
再进一步说创新,这个结构怎么变化?这个新产品怎么出现?最初就是某些人脑子里面的想法而已,而且这个想法大部分人是根本不认同的,这怎么可能赚钱呢。但是就有那么一些人,我们叫做企业家的人,这个想法变成消费者愿意买单。1921年弗兰克奈特有一个书里面讲,谁在预测消费者的需求,不是消费者自己,而是生产者,也就是企业家。我们有大量的例子可以来说明这一点,每一种新产品出来的时候,一开始认同的人都很少。黄有光教授刚才讲金融的重要性,你在别人不愿意买单的时候,你相信他未来会买单,你会先垫钱,这个时候金融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企业家不断的发现、预测这些新的东西。我们说200年前,人类所有使用的产品,按照现在零售商统计是10的2-3次方,现在是10的8-10次方,我们今天使用的大部分产品,30年前都不会想到的,200年前我们更想不到。200年前如果谁预测人类农村劳动力降到10%、1%以下,那么这些人干什么?吃什么?不会想象到的。但企业家不断把这个次方往上加,出现了我们整个200年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