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图网 首页 > 财经热点 > 内容付费路还很远 知识经济仍待培养

内容付费路还很远 知识经济仍待培养

内容付费路还很远 知识经济仍待培养。如果说这条变现路径大举成功,那么成功的也并非是内容本身,而是“造星计划”在知识领域的孵化与重塑,这是属于知识型新网红的胜利,是人格魅力体的胜利。

得到开辟的另一条内容付费路径就是“把书读薄”,即通过高段位编辑对市场上现有的现象级图书进行二次编辑,以文字更少更易读的“干货版”图书作为竞争力。显然,这是一件看起来“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但却符合知识型网民的个性化需求。

致内容创业者:你期待的内容付费,目前还与你无关

8月6日晚,一张疑似微信开通付费订阅功能的截图在网上迅速传播,与内容付费相关的话题再度挑逗起内容创业者敏感的神经。在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却几乎人人不重视版权的时代,“如何变现”让多数内容创业者们感到困惑。

当罗辑思维团队打造的内容付费订阅平台“得到”走上正轨,喜马拉雅等平台迅速跟进,一时间内容付费好像真的呼之欲出。但是对于大多数内容创业者来说,内容付费能走多远,能走出多大的体量才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

毕竟,如果内容付费的红利依然只能为“头部资源”们而服务,那么内容付费也算不上成功。但反过来看,随着信息大爆炸的愈演愈烈,内容创业者来究竟该朝着哪些方向进行创作才能成为海量信息中的惊鸿一瞥呢?

内容付费市场正在被炒热

内容付费概念对普通网民的渗透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根据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进行付费行为。50.6%的新媒体用户不愿意也不打算为新媒体内容付费,而2014年这一数据是69.7%。

内容付费这股“妖风”能否刮起来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接来一段时间里,所有与内容挂钩的项目和企业都会尝试分一杯羹。作为普通内容创业者或是自媒体人,不妨跟随现有的几种内容付费趋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契机。

聚合资讯平台:打赏+广告分成

打赏,是一种基于大众媒体时代下的付费模式,目前在微信和其他主流资讯类app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所谓打赏,是平台通过功能开放让用户自发对优质内容进行现金奖励,算是一种比较符合互联网范的付费方式。

但是从内容打赏的运营情况来看却并不乐观。首先,大部分平台对打赏功能模块的使用权控制比较苛刻,很多新入局的内容从业者需要很长时间的创作方可使用打赏,而打赏功能又不能为自己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

诸如微信这种不再主动提供流量支持的平台,新进的内容从业者显然无法对打赏变现抱有太多幻想,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打消内容从业者的积极性。而且我们不能指望码字族收获网络主播那种量级的打赏金额。

至于原因?你懂的。

至于广告分成模式则相对简单,今天我们不做赘述。

罗辑思维“得到”app:造神计划+干货浓缩

“得到”在内容付费方面主要是两条路径,其一就是创造更多的“罗胖”:比如,目前得到app中的付费订阅内容《前哨王煜全》,《李翔商业内参》等,大多是以个人的见闻与经历作为内容背书。这条链路其实就是复制罗胖的成长轨迹,创造出一个个特点鲜明的新罗胖。

但是在我看来,如果说这条变现路径大举成功,那么成功的也并非是内容本身,而是“造星计划”在知识领域的孵化与重塑,这是属于知识型新网红的胜利,是人格魅力体的胜利。

得到开辟的另一条内容付费路径就是“把书读薄”,即通过高段位编辑对市场上现有的现象级图书进行二次编辑,以文字更少更易读的“干货版”图书作为竞争力。显然,这是一件看起来“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但却符合知识型网民的个性化需求。

喜马拉雅:高建城墙,打造内容流水线

6月,马东的付费音频节目《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喜马拉雅官方宣布上线精品付费专区,吴晓波、葛剑雄、袁腾飞等一众大咖都会入驻喜马拉雅。同时,喜马拉雅FM联席CEO余建军在接受采访时称,除了广告和“打赏”收入外,公司正在尝试新的收入方式,包括自主研发销售音响和耳机等手段。

喜马拉雅早先跟随有声读物市场的爆发获得了大量粘性用户,在这个基础上喜马拉雅与阅文集团达成排他性合作,并与9家一线图书公司签订独家协议,买断了上千万册小说的有声改编权。此外,喜马拉雅也在400万草根主播中选出8万认证主播,并设立喜马拉雅大学对主播进行专业培养。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