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图网 首页 > 财经热点 > 文化创意产业待挖掘 互联网创业者准备好吗?

文化创意产业待挖掘 互联网创业者准备好吗?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实现三个转变:从政府主导实现由市场为主导的转变;从以规模增长为目标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的转变;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向国民经济体系整体发展转变。

  在我看来,我们必须从文化市场自身考虑发展前景,这其中包括活力、动力、魅力、潜力、合力这五个力的推动,我想就这五个力方面做一个介绍。

  首先,提高文化市场的活力。夯实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文化市场的活力来自市场经济,企业是市场当仁不让的主体,换句话说激发文化市场的活力就是要激发企业的活力,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在文化市场中重要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切实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来培育和扶持。

  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一般产业的显著特征是中小企业构成了产业的主体,我们以上海为例,目前6万多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均就业人数是21人,在英国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英国创意产业当中的规模在10个人以下的企业占到94%,200人以上的大约企业占1%,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是中小微企业。但也必须特别强调的是,一个健全的文化市场是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格局,在文化市场的培育当中,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大企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也要着眼于那些大量的中小微文创企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比方市场是一个楼房,楼房里的大石头是小企业、小石头就是小微企业,随着大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大石头之间的空隙也会扩大,这就可以容纳更多的小石头,所以小微企业的自然生存空间就更大,它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和特色,哪怕是个人。在大企业做大的同时也会带来利润空间,为大企业提供非常好的生存空间,向广度、深度扩展。

  第二,增强文化市场的动力和释放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文化市场的动力来自于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重点,完善市场运行体制,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来看,文化体制改革所释放的活力,如何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流动文化配置,实现有效益的发展格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设置,才能形成长久持续的发展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市场机制的服务下文化产业必将走向内生性的发展道路,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有一点也是必须指出的,我们还要增强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文化市场的形成,文化创意消费的实现,都是基于个体的动机和选择,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路径,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依靠于政府的支持,部分地区甚至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路径,缺少接地气的市场,以至于不少文化创意产业无法转化为市场价值,丧失了发展。现在已经转变观念,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大力创造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就是说根据市场的需求,把市场的潜力挖掘出来。

  第三,还要彰显文化市场魅力,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氛围。文化市场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魅力型产业,文化具有感动人、打动人的特色功能。在体验经济时代,文化创意这一功能将有助于消费市场的扩展,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在实践发展中彰显文化魅力,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将有利于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提高大众的参与度和愉悦度。文化为大众所认同方显魅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是大众化消费的形成,面向广大的普通受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够培育市场,还能够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体现文化独特魅力。比如上海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进程中,2013年制定出台了《上海城市文化氛围营造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实施文化与商业、旅游、交通、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以全新的文化理念、视角和举措,打造形成春之声,夏之魅、秋之恋、冬之韵城市广场音乐会品牌,实施地铁工程,举办市民文化节和城市艺术集市,使文化渗透到城市的广阔空间,不断提升上海城市的影响力和软实力,塑造上海城市的文化魅力。

  历史文化资源经过长期的积淀,既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也是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认同。以历史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为文化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消费基础,其魅力在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里具有令人感知、感受、感染和感动的文化基因,我国丰富的民间、民俗、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充满了文化魅力,我们要挖掘其魅力因子,增强故事力与感染力,善于用国际语言说中华故事,用文化解读与阐释中华传统。比如说《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系列剧,用文化解读中国的餐饮,唤起了人们体验中餐食材、加工技艺的消费热潮。可见文化魅力的创造还需要挖掘演绎,需要与现代市场对话对接,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提高资源的创意转化能力是有效的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