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的西方商业化实验
2015-06-09 21:02:25
编辑:川图网 www.wepics.cn
在国外,柯佳圻学的是商科,对于商业,他有自己的一套的理解。商业投资不是简单的金钱游戏,它是一种综合考量下的理性思维。我一直信奉大热必死的原则,判断一个产业更多的是其发展前景,而不仅仅只是当下,它拥有多少的关注度。2013年,柯佳圻大学毕业回到国内。一开始在上海的一家私募基金工作,学习商业投资。那时候就是全国各地跑,看项目,谈投资,也有成功的案例,但总觉得有点重复建设,不是自己所设想的那种操作模式。柯佳圻认为:市场需要挖掘,而不是在原点不断的透支,这样不是一直可持续的操作模式。2014年,柯佳圻开始尝试在一些新的领域大展拳脚,有些甚至是之前不被外界所熟知的领域。我相信自己的判断,觉得自己的投资理念可行,做出的几个选择都是我长期观察,不断调研的结果,我希望此刻进入这些行业,可以为行业发展设立一个标杆。
谈及自己的经营理念,柯佳圻看得更远,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大的制度背景,在我看来,现在整个中国社会缺乏创新文化,对创新不够宽容,原本那些年轻的创业者应该是创新的主导,但是被现实打压的太快,导致他们在竞争中一点儿优势都没有。年轻人去击败所谓大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与众不同、创新、不走寻常路、创造新市场。结果现在从上到下不创新,这对年青一代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柯佳圻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西方一些成功的商业案例感同身受,也努力把它运用于实践中去,我觉得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这就需要整个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利用人才的合理机制。扎克伯格出来做一个小公司,雅虎、微软、谷歌的很多人会去帮他。但是在中国,这种事儿很难,你要熬到别人觉得你有一点前途了,才会有人愿意加入。你还在很弱小的的时候,三五个人、七八条枪,大家不会来帮你的。对于未来,柯佳圻还是看好年轻一辈的发展,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要沉得住气,最终未来一定是属于年轻人的,中国不期望一夜之间出扎克伯格这样的人,但是我相信再过5年,90后绝对要在中国商界唱主角。
当年丁磊、周鸿祎、马化腾创业的时候,大都是在25岁左右,如今,商业改朝换代的频率不断加快,新一轮的机会来了,这一波25岁以下的创业者,他们中间会出现另一个王健林、另一个马云吗?
我喜欢这样的一个组织。
如果没有特殊的安排,柯佳圻的业余时光一定是这样过的:在一个温馨的角落,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会友,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一次意义非常的party。但这样的party并不是推杯换盏的欢乐聚会,柯佳圻更愿意把它叫做沙龙或者论坛。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总能进行一些思想碰撞,讨论一些价值观问题,很多时候还能互相学到管理公司的诀窍。
这样的状况,源于柯佳圻加入了青委会这个大家庭。我喜欢这样一个组织,它把我们都联系了起来。尽管刚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柯佳圻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协会到底是个什么组织,但第一次参加协会的活动,他就喜欢上了这个组织。
如今只要是协会的会员组织活动,柯佳圻有空都会参加,他觉得自己在里面收获很多。开阔了眼界,也明白了自己当下所处的状态。他这样评价现在的自己。
在学校的时候,我也参加过不少社团组织,可经常因为目的性不单纯而导致一无所获,但在这里,大家都抱着促进企业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共同目标,学习交流气氛浓厚,并且很快都相互结为朋友,信息、社会资源共享,可大大促进企业间的抱团发展,我很高兴加入这样一个平台,给了民营企业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柯佳圻总结道。
对于青年企业家的成长,柯佳圻这样说道:我们在享受父母的光环所带来的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压力和责任。这是新生代民营企业家要面对的现实。这一群体的压力不仅来自家庭内部、外人的眼光,也来自整个社会。这个群体绝大多数都受过良好教育,人生态度积极向上,有不少接班人也已经凭借自身努力取得成功,获得了认可。不过和父辈相比,始终存在理论多经验少,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因此,青年企业家应该更加主动一点,更加敢想一点,这样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