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图网 首页 > 图片新闻 > 中国式文化输出何时休?

中国式文化输出何时休?

  宋祖英“自我批评”:去金色大厅,我开了坏头

  

\

 

  “两会”政协文艺组分组讨论期间,有委员对国内各类乐团纷纷前往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现象进行抨击:“现在国内很多乐团都在金色大厅排队等着演出,大家都扎堆去,一窝蜂!”对此,曾去过金色大厅演出的宋祖英在发言时进行了“自我批评”:“去金色大厅演出,我确实开了一个坏头!”

  不知从何时起,金色大厅竟成了装点“文化走出去”的脸面。从曾经的音乐殿堂到如今的臭名远扬,问题并非出在金色大厅本身,,而是那些怀抱不同目的去金色大厅演出的团体和个人。

  回溯:宋祖英与“金色大厅”

  2003年11月,宋祖英在金色大厅开唱,担任演唱会伴奏与合唱的是奥地利维也纳民族歌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而当时的演唱曲目除了宋祖英拿手的中国歌曲,还有两首当地听众喜爱的德文歌曲——《野玫瑰》和《快乐的圣诞邮递员》。

  当时有评论说: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所谓演出,不仅代表了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的趋势,更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一次输出。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宋祖英可以说是无愧于金色大厅的,因为无论是宋祖英的名气还是音乐造诣都是有目共睹。严格来说,宋祖英并非开了一个坏头,而是一个好头,可遗憾的是,这种好的趋势没有被保持下去,反而使金色大厅变成了名利的秀场。

  矛盾:同样的大厅 迥然的水准

  作为世界五大音乐圣殿的金色大厅,本该是艺术权威和演出水平的保证,为何演出团体的水准会呈现出如此迥然的情况呢?

  原来,这座由建筑大师T·冯·汉森设计的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音乐圣殿,每年的9月到次年6月为固定不变的音乐季,音乐季里的主角们,皆是世界一流的音乐家。而剩下的三个月,则是维修期,依靠出租场馆来维持其财政平衡。而中国的音乐“土豪们”,正是利用金色大厅这三个月的空挡期,去做一把文化媚雅梦,完成他们轰轰烈烈的“镶金”运动。

  如此,便不难解释金色大厅为何会有如此“良莠不齐”的演出水平了!

  现象:镀“金”之旅 愈演愈烈

  据2013年9月26日的《人民日报》称,当年1月至8月中旬,国内各类团体在金色大厅共租用场地27场,至少有133个院校和团体参加了在这里举办的音乐会和演出。

  133个团!怎么消化?没人看怎么办?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道出了“真相”:“你看底下坐得满满当当的,一个团演出,其他四个团在底下鼓掌,这个团演完了,那个团上去,还录像,很成功!很热烈!最后还给演出的人发一个市长签名的纪念证书。真有市长签名发证书?没有,网上下载的。”

  释疑:缘何“扎堆”金色大厅

  1、获得“国际认同”

  国内的艺术团体和个人为何喜欢扎堆金色大厅?要知道,维也纳金色大厅在音乐界的权威性,足够吓唬住大量不知底细的中国民众。对某些团体、个人来说,能在金色大厅上献艺,相当于被盖上“国际认同”的钢戳,当然格调立升、档次陡增;而对个别机关单位而言,这是文化“走出去”的象征,是可以裱起来的“政绩奖杯”。于是,花公家的钱“走出去”,结果只演了场“名利买卖”。所谓的“镀金”,收获的也只是虚假认同罢了。

  2、“镀层金身”好还乡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色大厅的“镀金之旅”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对于演出团体而言,在金色大厅演出过可以成为炫耀的资本,提高演出票价的借口。对个人而言,经过金色大厅的“镀金”,野鸡也可以一夜变成凤凰,名利双收。

  浅析:文化如何真正的“走出去”

  相对于真正的文化输出,这些“奔赴”金色大厅的音乐“土豪们”向西方民众输送的,仅仅是一些平庸且不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顶多算是伪文化输出,除了满足地方政府与演艺人员的自我膨胀外,再无特殊价值。

  这些年,很多人把在金色大厅的演出冠以“文化输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名义四处推销,说到底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也是一种畸形的文化政绩观。要知道,劣质演出非但不会输出任何文化形象,反而会限定外界对中国文化、尤其是现代文化的了解。受惯性影响,现在到金色大厅演出的内容,多是特定的几个中国文化符号,如民族歌曲、戏剧、团体歌舞等,而对拥有一定现代性、与世界同步的文化元素,则并未在这个舞台上得到更多的展示。

  我们的文化为什么走不出去,或者说“走出去”为啥会“水土不服”?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彭富春表示:我们的文化输出需要顾及世界精神,一方面,中华文化与全人类宣扬的真善美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世界规则和世界需要,这样才更容易被接受。

  眼下,对比狂飙突进的韩流袭击,文化管理部门、演艺团体理当反思,我们到底要发展怎样的文化产业。

  支招:文化输出路径

  1、提升自身实力

  文化“走出去”,靠的是实力,是市场自发而成的口碑。所以,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便成了文化输出的第一步。

  2、选对输出方式和内容

  在拥有强大实力的基础上,要选择一个正确且适合中国的文化输出方式,诸如“镀金”之旅这种依靠行政之手“揠苗助长”的方法自是不可取的。

  在输出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看我们“有什么”,既可以代表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化,又能够与时俱进、不落伍;其次,要看世界“需要什么”,我们不应把所有东西都一窝蜂的“扔”出来,而是要“对症下药”,充分考虑到世界规则和世界需要。

  3、政策扶植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要求。目前,中国正处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应给予文化产业发展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影视剧为例,要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加强传播力度,提高影视剧这一文化产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做出贡献。

  他山之石:看各国文化的输出路径

  同样是“文化输出”,与我们到维也纳金色大厅“镀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国近年来迅疾而高效的“捞金”能力。“韩流”、“日潮”带动了,包括出版、漫画、卡通、音乐、游戏等在内的巨大文化创意产业。

  韩国:韩剧一马当先

  前不久,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亚洲掀起了一股了解韩国历史文化的热潮。这个在很多人看来文化底蕴不如中国,经济实力不如日本,影视娱乐业落后于中国香港的国度,却可以让东亚刮起猛烈的“韩流”,让韩国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侵占别国文化市场。究竟是怎样的文化策略让韩流畅行亚洲?

  1、文化立国 政策浮现

  上个世纪末还出于文化弱势的韩国,在了解到自己的差距后,便提出“文化立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政策,以鼓励韩国文化产品走国际化传播路线,让韩国文化在输出时,不仅强调本土文化,也要融入他国习惯,尽可能减小文化折扣。

  据韩国文化观光部统计,韩国电视节目出口额2001年为1235.6万美元,其中韩剧出口额约790万美元。2002年韩剧外销收入达1639万美元。2003年电视节目出口额达4300万美元,其中韩剧占86%(约3698万美元)。2011年仅韩剧出口额就达到了1.58亿美元。

  2、生活方式 渗透亚洲

  随着韩剧的热播,剧中女主角们的打扮也成为当下的潮流,其新奇的搭配、得体的剪裁、典雅的设计瞬间就捕获了女性消费者的心。

  除服装外,韩国美食也在各国遍地开花。《大长今》的热播,将韩国美食文化推向了高潮。《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人鱼小姐》等,都会出现吃饭的场景,其精致的餐具也成为很多中国白领争相采购的厨房用品。

  3、国家形象 品牌植入

  看过《大长今》的人知道了济州岛,看过《冬季恋歌》的人了解了南怡岛。这些地方在韩剧渲染下,成为了各国韩剧迷到韩国旅游必到的景点。这为韩国旅游业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同时,韩剧主人公所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都出自韩国品牌三星或LG,而最新款数码产品也会以特写镜头出现在韩剧中。

  日本:动漫是先锋

  日本政府在推动本国流行文化“走出去”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日本的流行文化包括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手、青春偶像组合以及漫画、动画片、电子游戏以及其中的人物形象等诸多元素,这些看似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流行文化不仅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国际知名度,更成为日本经济的新增长点。

  尽管近年来“韩流”在亚洲各国大行其道,韩剧和韩国影星的知名度大有超过日本同行之势,但日本在漫画、动画片以及电子游戏等领域仍然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由漫画中衍生出来的东京秋叶原的女仆餐厅以及“萌”等流行词在东亚地区流行甚广,而日本动漫节也频频在欧美国家登台亮相。

  美国:软文化风行全球

  即使是在“韩流”当道的今天,美国的软文化力量仍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从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美式快餐,到iPod、iPhone、youtube、谷歌,这些软文化已灌到世界每个角落。

  结语

  为什么韩国有强大的‘韩流’能代表本民族软实力,而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泱泱大国的中华文化在海外却不够强势?”我们在热热闹闹看韩剧的同时,是否也应从中学习到韩国文化的传播手段?

  诚然,中国并不缺少文化,缺少的只是正确且适合的文化输出路径。只有找准方法,才能从本质上杜绝维也纳“镀金”事件的重演!微播报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