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清水“鱼稀饭”外地尝不到的味道
2014-06-03 11:39:30
编辑:川图网 www.wepics.cn
营山清水“鱼稀饭”外地尝不到的味道
清水乡地处川北第二大水库--幸福水库库区,距营山县城14公里。这里6000多亩的水域,不仅县城人吃这里的水,生活在这里的清水人从上世纪50年代水库建成起也是靠水吃水,他们擅长养鱼、吃鱼,能够把鱼做成各种美食,但最具特色的还是鱼粥,俗称“鱼稀饭”,它是外地人到清水必吃的美味。
提及鱼稀饭的来历,清水乡乡长马敬告诉记者,自从幸福水库建成,耕地也随之变成了库区,清水人便靠水吃水,开始养鱼、吃鱼。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水库管理处的一位名叫黄继生的厨师,用从水库里捕捞的野生鱼用来熬稀饭,作为补充营养和待客的食物。得到认可后,他便将其做法不断创新发展,鱼稀饭便逐渐成为当地的一道美食,还有人为其取名为玉粥。如今,玉粥这一高雅的名字已逐渐被人淡忘,鱼稀饭则作为清水的特殊小吃保留了下来。马敬告诉记者,在清水有两家餐馆仍在熬制鱼稀饭,因取材和做法要求特别,所以要吃都必须提前预定。
近日,记者见到了在餐馆专门做鱼稀饭的晏女士,走进厨房时,她正在剖鱼,熬制一盆够6个人吃的鱼稀饭,只需要一斤以上的野生鲜鱼,最好是鲫鱼,也可用鲤鱼或草鱼,加入清水熬煮,同时加入适量姜、蒜、花椒等佐料,喜欢吃辣的人可以加入泡椒,佐料最好用纱布包好。待鱼煮好后,剔除骨架和鱼刺,与佐料一并捞出,只留下鱼肉和汤汁,再放入猪油、精盐,用文火熬煮十分钟至肉烂。随后放入大米和少量糯米,熬煮至黏稠,然后起锅,洒入葱花即可。四川爱吃辣,鱼稀饭也分原味和红味,红味则需在原味的基础上用猪油煎炒豆瓣酱在锅中熬煮。
一个多小时的等待,厨房里端出一盆热气腾腾的鱼稀饭摆在桌面上,记者看到精美的餐盆里漂浮着如碎玉般晶莹闪亮的米粒,溶入洁白如丝绸的汤汁中,葱花点出一丝清灵,在感受味觉的刺激之前,视觉上已让人充满了食欲。盛一碗吃起来,口感鲜而不腥,滑而不腻,舒畅至极。隔着瓷碗,仿佛让人感受到了清水人的岁月流转。
味觉和视觉冲击的背后,记者回顾鱼稀饭的整个制作过程,与传统的稀饭做法相比,对食材的选取和一些制作细节则显得接近苛刻。晏女士告诉记者,熬制稀饭的主材必须是水库里的净水和野生鱼,大米与糯米都产自清水,熬制过程也必须是文火熬煮,因为在她眼里,这些是熬制鱼稀饭的必要条件。也正是因为这些必要因素,成就了当地人“鱼稀饭搬不出清水”的说法。
南充晚报记者 张维 孙林 文/图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