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题:“跨界”作文 考生“意外”
2014-06-09 15:24:01
编辑:川图网 www.wepics.cn
语文题:“跨界”作文 考生“意外”
昨(7)日,随着2014年高考语文、数学科目考试的结束,本次高考作文题目随即成为南充考生和老师热议的话题,“跨界”类作文题目令考生大感意外;数学科目对于考生来说,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见习记者 朱海
南充晚报记者 张松
昨日上午11时20分,当第一名考生走出今年高考语文科考场,一场围绕试题展开的话题讨论开始澎湃奔涌。
“今年语文科试题难不难?”当记者第一时间对走出考场的一名考生提问时,对方笑着说:“还行吧,就是作文不太好写。”
学生说:作文题目很意外
A同学:题目意味深长,解读难度大
考生叶阳表示,高考前,老师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模拟作文训练,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占绝大部分,其中包括“中国梦”在内的题目不少。但是,像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观点式材料,让人很受启发,但解读的难度也大。
B同学:题定七分功,没太多时间解读题目
“我没有想到会出这样的题。”考生祝敏表示,她拿到语文试卷时,按习惯首先看了一下作文。这个题目当时令她有点错愕。“这是一个具有丰富解读意义的作文题,问题是哪种解读角度最佳,老师们都说,题定七分功,但是考场上确实没有太多时间稳妥地思考和解读,这对我们的判断力、敏锐感和逻辑思维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C同学:“套用”作文没有用,依葫芦画瓢行不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说,作文还有规定条件,比如:要求文章800字以上,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这些规定虽是泛泛而论,但把押题行为一下子抛开了。他说,一些同学为追求作文的理想分数,会选出一个“范文范围”,然后进行背诵。考试时,只要题目相似,考生就可以依葫芦画瓢,很“省力”地把作文写成。现在,按照这种要求,“套用”作文无疑一点用都没有。
也有一些考生表示,语文考试作文最难,谁都可以得分,但是又很难获得高分。今年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正由于大家很意外,反映了高考出题的反押题色彩增强。
老师说:“跨界”类作文
人人可写但非人人能写好
A老师:今年作文题属于“跨界”类
昨日,一位资深语文教师介绍,从往年四川高考卷的作文题目看,2006年和2008年是话题作文,2007年、2009年和2011年是命题作文,2010年、2012年和2013年是材料作文。而今年的作文,兼有话题与材料的两类属性,属于“跨界”类作文题。
B老师:理解难度不大,说深说透不易
昨日上午,一位带队老师认为,今年这个作文题理解起来其实不难,但是要说深说透,绝非一日之功。也就是说,题目是人人都可以写,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写好,即通常所说的具有“区分度”。
C老师:作文得分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南充高中一位资深教师将这种“区分度”作了进一步解读。他说,语文科虽然是高考的第一科,但对优势考生而言,却是关键而具有决定性的一役。因为从近年来的总趋势看,高考各科试题总体上偏浅,使得想在深题、怪题和难题上拉开差距的考生愿望落空。在各科成绩总体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如何脱颖而出?其关键点就在于语文科。一个考生如果作文获得满分或接近满分(60分),与一位作文得分仅在50分上下的考生,差距何其之大。
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部分)
四川省
作文题:“人,只有自己站起来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今年四川省高考语文科试题话题主要集中在作文上。语文作文题目是一个材料作文。考试给出一个观点试论断:“人,只有自己站起来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试题以此设计题目发问: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其他省
北京:《老规矩》
上海:《沙漠与自由》
广东:《数码时代的生活》
天津:《假如脑子里有智能芯片》
重庆:《碎的是玻璃 不碎的是责任》
江苏:《不朽》
海南:《不要给动物园里的动物喂食》
山东:《打开窗户看世界》
湖南:《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江西:《课内外学习探究》
浙江:《门与路》
辽宁:《科技与生活》
湖北:《山顶的风景》
广西:《老王生病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