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桥怎么维修 大家有话说
2014-06-18 09:36:53
编辑:川图网 www.wepics.cn
老西桥怎么维修 大家有话说
记者 徐嗣千
6月10日,网友“杜生”在南充新闻网三国源论坛发帖称,“如今大家看到的西桥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当时命名为永安桥,这次维修老西桥是件好事,但应尊重历史,这座清代修建的石拱桥就应保持明清风格,不要弄成蜀汉风韵,给后人留下一座真实的西河古桥,不要把真东西弄成假的了。”
针对网友的质疑,6月13日,南充新闻网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大学教授,我们来听听专家们对网友的问题如何作答?
网友看法:
打造“汉文化”
西桥将成“山寨货”
据史料记载,西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当时该桥位于果城西南郊,后多次迁址改建。市民如今看到的西桥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981年,南充遭遇特大洪灾,西桥的桥栏、桥面受损严重,第二年,改石桥栏杆为钢筋水泥栏杆,桥面铺上了沥青混凝土。
西桥这座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打的石桥,如今即将迎来再次维修。在最新的西桥维修景观设计方案中,西桥将铺设青石板,桥身两边栏杆上,将放置十二生肖雕像。此外,在西河右岸桥头建造“汉之梁”。“汉之梁”高22米,近50米宽,由数根立柱支撑,立柱之间有横梁相连,造型似汉阙。
根据该设计方案,网友遂提出了质疑,维修西桥首先应该注重其历史厚度,还原它本来的面目,不应为了建设“安汉故城”而给西桥加入“汉文化”元素,将清代的文物打造成汉代的“山寨货”实则不是明智之举。
“我们应该还原历史,切不可千篇一律的打造某一种与它不相符的文化。老西桥维修倘若尊重历史,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才会让外来游客看到我们南充真正的历史,而不是文化的复制品。”网友“杜生”说。
专家看法:
尊重历史与景观打造
并不冲突
“西桥的维修方案并未完全敲定,但是尊重西桥本身的历史与打造汉文化并不冲突。”6月13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市西山风景区管理局局长张树柏说,在维修时尽量保留桥面原有特质的基础上,在桥头打造“汉之梁”来迎合周边人文环境及南充“三国之源”的文化,对老西桥本身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对此,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朱华也给出了他的看法。“对文物建筑的修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这肯定没问题。”朱华说,“汉之梁”立于岸边桥头属老西桥的周边景观,是在打造西山旅游文化综合体这个大背景下考虑修建的,而西桥仍将尽可能保留其原有韵味,如此一来,更能增强这一区域对外的吸引力,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具有一定的提升意义。
“在西河大桥建成通车之前,西桥曾是318国道南充至成都段,以及212国道南充至重庆段的咽喉要道。”市政工程管理处桥梁所的周琨对记者说,尽管作为交通要道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西桥依旧发挥着它的作用。西桥河片区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该片区即将华丽转身,市民对此也很期待,相信在凝聚了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届时西桥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西桥如何维修?邀你“晒”出看法
目前,西桥维修是定了,但如何维修、周边景观怎样打造必须经过充分论证、科学设计。这座陪伴果城数百年的老桥,承载了市民太多的感情,对西桥该如何维修、周边景观该怎样打造,相信许多市民都有话要说。为此,南充新闻网希望广大市民“晒”出自己的看法。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本次话题讨论:
1.登陆南充新闻网(www.cnncw.cn)点击三国源论坛,在“西桥维修我有看法”主题帖下留言。
2.将你的看法编辑成文字@南充日报社、@南充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
3.关注“南充日报社-微报”微信公共平台,回到对话框“晒”出你的看法。
记者 徐嗣千
6月10日,网友“杜生”在南充新闻网三国源论坛发帖称,“如今大家看到的西桥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当时命名为永安桥,这次维修老西桥是件好事,但应尊重历史,这座清代修建的石拱桥就应保持明清风格,不要弄成蜀汉风韵,给后人留下一座真实的西河古桥,不要把真东西弄成假的了。”
针对网友的质疑,6月13日,南充新闻网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大学教授,我们来听听专家们对网友的问题如何作答?
网友看法:
打造“汉文化”
西桥将成“山寨货”
据史料记载,西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当时该桥位于果城西南郊,后多次迁址改建。市民如今看到的西桥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981年,南充遭遇特大洪灾,西桥的桥栏、桥面受损严重,第二年,改石桥栏杆为钢筋水泥栏杆,桥面铺上了沥青混凝土。
西桥这座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打的石桥,如今即将迎来再次维修。在最新的西桥维修景观设计方案中,西桥将铺设青石板,桥身两边栏杆上,将放置十二生肖雕像。此外,在西河右岸桥头建造“汉之梁”。“汉之梁”高22米,近50米宽,由数根立柱支撑,立柱之间有横梁相连,造型似汉阙。
根据该设计方案,网友遂提出了质疑,维修西桥首先应该注重其历史厚度,还原它本来的面目,不应为了建设“安汉故城”而给西桥加入“汉文化”元素,将清代的文物打造成汉代的“山寨货”实则不是明智之举。
“我们应该还原历史,切不可千篇一律的打造某一种与它不相符的文化。老西桥维修倘若尊重历史,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才会让外来游客看到我们南充真正的历史,而不是文化的复制品。”网友“杜生”说。
专家看法:
尊重历史与景观打造
并不冲突
“西桥的维修方案并未完全敲定,但是尊重西桥本身的历史与打造汉文化并不冲突。”6月13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市西山风景区管理局局长张树柏说,在维修时尽量保留桥面原有特质的基础上,在桥头打造“汉之梁”来迎合周边人文环境及南充“三国之源”的文化,对老西桥本身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对此,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朱华也给出了他的看法。“对文物建筑的修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这肯定没问题。”朱华说,“汉之梁”立于岸边桥头属老西桥的周边景观,是在打造西山旅游文化综合体这个大背景下考虑修建的,而西桥仍将尽可能保留其原有韵味,如此一来,更能增强这一区域对外的吸引力,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具有一定的提升意义。
“在西河大桥建成通车之前,西桥曾是318国道南充至成都段,以及212国道南充至重庆段的咽喉要道。”市政工程管理处桥梁所的周琨对记者说,尽管作为交通要道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西桥依旧发挥着它的作用。西桥河片区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该片区即将华丽转身,市民对此也很期待,相信在凝聚了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届时西桥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西桥如何维修?邀你“晒”出看法
目前,西桥维修是定了,但如何维修、周边景观怎样打造必须经过充分论证、科学设计。这座陪伴果城数百年的老桥,承载了市民太多的感情,对西桥该如何维修、周边景观该怎样打造,相信许多市民都有话要说。为此,南充新闻网希望广大市民“晒”出自己的看法。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本次话题讨论:
1.登陆南充新闻网(www.cnncw.cn)点击三国源论坛,在“西桥维修我有看法”主题帖下留言。
2.将你的看法编辑成文字@南充日报社、@南充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
3.关注“南充日报社-微报”微信公共平台,回到对话框“晒”出你的看法。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