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图网 首页 > 财经热点 > 九旬抗战老兵忆峥嵘岁月 “七七事变”那年 他瞒着家人投身抗战

九旬抗战老兵忆峥嵘岁月 “七七事变”那年 他瞒着家人投身抗战

九旬抗战老兵忆峥嵘岁月 “七七事变”那年 他瞒着家人投身抗战

南充晚报记者 李波

见习记者 王治钦 文/图

“七七事变”77周年前夕,94岁的罗跃福老人从成都来到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教工宿舍区女儿的家里。在南充工作几十年、退休后迁去成都居住的罗跃福此行南充,希望通过自己的女儿帮助寻找战友。

  “当年我瞒着家人投身抗战,在部队遇到南充籍战友刘映辉和叶名怀。”昨(6)日上午,罗跃福说,又一个“七七事变”纪念日来临,他格外思念当年的战友。

九旬老人

会流利地说英语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被问起当年为何参军,罗跃福老人激动地哼起了这首歌。他说,这是他12岁那年学会的一首歌。“九一八事变”后,当时的一些国人还没有抗战意识,而大多中小学生身上,印记最深的还是北伐革命。罗跃福就是其中的一个,以至于“七七事变”爆发后次月,他报名当兵。

  “‘打倒列强’这首歌是当年的流行歌曲,小朋友们都会唱。”如今年纪大了,好多事情罗跃福老人都已记不得了,但这首歌的歌词他仍然记得一清二楚。回忆往事的时候,老人哼着歌曲、用拳头打着节拍。

  1920年10月,罗跃福出生在成都市九眼桥。“当年我们家住砖牌坊水井街,父亲是名家庭教师。”罗跃福说,家里留给他最深的印象,就是《古文观止》、《幼学琼林》这类书。小时候,罗跃福在成都市苏坡桥关帝庙小学念书。因为是一所教会学校,这里还可以学英语。

  当时英国人掌握着中国的海关、铁路、邮电等,他做银行会计的三哥,便一直督促他多读书,特别要学好英语,将来好考进邮电局工作。当时罗跃福所学的是《英语模范读本》。在学校里,罗跃福还学了在当时并不流行的数学、钢琴等课程。罗跃福老人的女儿罗征华说:“家父英语底子好,多年来只要遇见会说英语的人,他都会流利地对上几句。”

17岁参军

亲历保卫南京外围战

  “中华男儿血,应当洒在边疆上。不怕雪化涌,不怕朔风狂。我有热血能抵挡。炮衣褪下,刺刀擦亮。冲锋的号响,冲、冲个山海关,雪我国耻在沈阳。中华男儿义勇本无双。”这是一首抗战初流行的歌曲,罗跃福正是唱这首歌踏上抗战征途的。

  1937年8月,也是“卢沟桥事变”后不久,不到17岁的罗跃福执意想当兵,却遭到家人的反对。结果他只好背着家人,悄悄投身军营。他走后不久,政府给他家的门上挂了个“抗敌光荣”的牌子,还免了他家里的灯油捐,这时,家人才知道他的去向。

  入伍后,罗跃福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他所在的是川军144师郭勋祺的部队。当时战事激烈,我军的伤亡惨重,修筑工事缺乏材料,只好直接用堆积如山的尸体来做工事。成千上万的士兵后撤,准备下一轮的反攻。罗跃福所在的部队先是在上海的外围——苏州、福州与日军作战。那是他第一次见证战争的残酷,到处都是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还有时不时地毒气弹。

  川军当时没人见过这些武器。罗跃福与大多数士兵一样,用的全是四川兵工厂造的“快中快”冲锋枪,俗称“跳蚤笼笼”,完全无力抵抗,只能连连败退。当年11月,国民党部队组织南京保卫战时,川军在南京外围的长兴—泗安—广德一线虽然又发起一轮又一轮阻击战,但同样无法阻挡日军的进攻。

  罗跃福回忆,在江苏无锡、浙江福州、安徽宣城与日军展开外围战时,他腿部被弹片击中,至今留下伤痕。“当时只顾打仗没感觉到,血渗到裤子外面到处都是。”罗跃福说,后来一旁的人提醒他才知道,顿时感到全身无力,步都迈不出,连枪都哐的一声掉到地上了。

  当年11月底,在江苏太湖附近,因带头率部杀敌,师长郭勋祺身负重伤。12月,第145师的师长饶国华在广德、泗安与敌军作战时,因为丢失阵地愤而自杀。

  这一幕幕令罗跃福老人终生难忘,这也是他从军生涯中最艰苦的部分,由于连连溃败,不断逃亡,他一度恐慌失望。

长沙养病

意外见到宋美龄

  从安徽撤回湖南途中,因为长期穿着反复被雨淋湿又捂干的军装,晚上又挤在潮湿的地方睡觉,罗跃福终于病倒了。军医检查说他得了“回归热”,他因此被作为伤兵送到湖南长沙接受治疗。

  当时伤兵管理处的处长叫王强,罗跃福被安排到伤兵收容所后,终于吃了一顿饱饭。由于战事吃紧,收容所容量有限,大部分伤兵们只好睡在长沙街头。一天,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带着慰问品来看望伤兵,罗跃福在这里见到了蒋夫人。

  “我还记得,当时蒋夫人穿着一身旗袍,显得特别高贵美丽。她对着伤兵们微笑,做了20分钟的讲话。”罗跃福说,蒋夫人希望大家好好养伤。她发给大家的慰问品是一个碗口大的袋子,里面装了一些糖果。“从来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糖果,当时的情形下,大家都很感动,吃着糖果好像忘记了伤痛和烦忧”。

  罗跃福说着说着又激动地唱起了当年流行的一首歌:“你们真为着我们老百姓,为这千百万的妇女儿童……”

  病愈后,罗跃福来到湘潭,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五军200师第一营19团第二连四排,师长杜聿明,副师长邱清泉。这里师长、副师长是黄埔军校毕业。在这里,罗跃福接受了装甲坦克部队的训练,学会了驾驶。

  凭着在装甲兵团开车的经历,1942年罗跃福参加了向远征军运输物资的运输队,到了缅甸的八莫、南坎等地。在缅甸时,他遭遇了缅甸人的抢劫,经历了翻车的危险。

接受训练

调入新部队当上空降兵

  “向前走,别退后,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同胞被屠杀,土地被强占,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亡国的条件,我们绝不能接受,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这是罗跃福老人记忆中的另一首抗战歌曲,1945年4月,他就是唱着这首歌被调入国民党鸿翔部队伞兵团的。

  鸿翔部队作为一个秘密的部队,隐藏在云南上庄烟厂附近,部队由三名美国人管理,对士兵进行封闭式训练,只准进不准出。通过训练后,所有士兵将参加突击队。

  除了基本的实弹演习、匍匐前进等,还要接受空降训练。教官是一名美国上士,副手是墨西哥人。基地修建了离地二十米的跳伞塔,训练时,大家要爬上塔后把带子扣好,从近20米的高空跃下,快沾地时伞自动张开,如果没有张开就需要立马拉预备伞。

  鸿翔部队伙食不错,装备精良,每人除了配10个手雷、“大喇叭”汤普森冲锋枪、柯尔特手枪,还有一支英国8发半自动步枪,以及钢盔、伪装袋、雨衣、军毯、美国武装带、大刀、小刀,水壶、勺子。“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的勺子,上面的USA标志十分明显。”老人说。

  训练了3个多月后,部队突然接到消息说“日本投降了”。当时,整个训练场沸腾了,大家举起枪,朝着天空一口气将里面的子弹打光。

  1958年,罗跃福成为原四川石油学院唯一一名驾驶员。学校的第一位校长马载就是他驾车接来的。然而,1965年他被调入 南充地调处工作时,却被查出是个“色盲”患者。从此,他离开驾驶岗位,改行当修理工直到退休。

  目前罗跃福的胃口依然很好,和记者聊天的间隙,还时不时吃上几口桃子。她女儿笑着说,1960年的时候,他在高坪地调处汽修厂上班,而家又住在顺庆,好多时候,他都要游嘉陵江回家吃晚饭,再游回值班。大家因此给他取了个外号:“罗好吃”。

  “十几年不让他看抗战剧了,怕他一看就哭。”罗征华说,家父对抗战那段经历很动情,看抗战剧就把持不住情绪,哭得收不了场。此行专门回南充让他失望的是,由于没有线索,他终究没能打听到两名战友的下落。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