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图网 首页 > 财经热点 > 让荒山变“金山”

让荒山变“金山”

——记攀枝花好人冯国顺 现年58岁的冯国顺,当过兵,在乡机关当过驾驶员、农技员,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灾。1992年,冯国顺开始任盐边县桐子林镇纳尔河村支部书记,这一当就是20年。 群山环抱的纳尔河村曾是一座年人均收入只有1200元的小山村。如今,这个小山村生产的“金果果”跳过高山,“涌入”成都、上海等大城市,芒果产业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是什么力量让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金山”,用冯国顺的话说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十多年前的纳尔河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刚上任的冯国顺看到纳尔河村贫困落后的状况后,暗自发誓:“一定要让纳尔河村的贫困面貌成为历史。”随后,冯国顺挨家挨户了解村民们最期盼解决的现实问题。当时全村仅有4公里土路,道路不通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他想尽办法争取各方支持,积极发动党员群众筹资筹劳,不仅把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还新修了42公里的通村公路。 阻碍纳尔河村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补齐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发展什么”。与纳尔河仅一山之隔的金河村因为种芒果,老百姓脱贫致富,为纳尔河村致富起到了“样板”作用。然而,大力发展芒果种植,有许多村民不支持,有村民说:“芒果种多了,卖不出去,连猪都不吃,还是种粮食、苞谷实在些。” 村民的顾虑并没有让冯国顺打退堂鼓,相反,冯国顺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更带劲了。“金河村有实例,我带村民们去看,大家不了解芒果行情,我去做市场调查……”冯国顺说着自己的动员方法。由于工作到位,冯国顺打消了村民们心中的顾虑,纳尔河村的芒果种植一下搅热了小山村。 芒果大面积种植后,因为没有技术,芒果有产量却没有卖相,销售也成了问题。冯国顺主动找到市、县农业部门寻求支持,随即市、县农业专家、技术员在田间地头举办了技术培训。冯国顺还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农家课堂等平台,鼓励村民们参加各类农技培训,调动大家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经过几年努力,纳尔河村种植的芒果品质一年比一年好,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大中城市。 冯国顺笑着对记者说:“原来纳尔河的姑娘嫁不远,现在追求纳尔河姑娘的小伙儿排成队,漫山遍野的金果果成了纳尔河姑娘们的新嫁妆。” □攀枝花日报记者 陶泓霖 见习记者 舒琪雯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