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村:发展中看转变
2014-09-10 09:51:42
编辑:川图网 www.wepics.cn
过去,征用2分土地,做14天群众思想工作;现在,建设一个占地29亩的项目,3天时间就完成搬迁 8月20日,米易县现代特色农业又添一张名片。当日,位于垭口镇安全村的“青松林农业公园”建成。 公园观景台位于省道214线一侧。站在公园鸟瞰,千亩良田连片,机耕道阡陌交错,安宁河蜿蜒。中秋时节,田里的稻谷已泛黄,这意味着丰收又将到来。 说起这个公园,安全村党支部书记曾茂宏的感触是,太快了,真的太快了。 时间回到2011年,当时,安全村开始新村建设等民生工程。曾茂宏清楚地记得一件事,为了征收一户人家的2分土地,前前后后共用了14天,“难,不是一般的难!” 今年7月初,占地29亩的,投资1000余万元的“青松林农业公园”破土动工。这次建公园,不但要征地,而且还要面对3座坟地的搬迁。农村有句俗话:“宁愿绕开三里地,不动坟前一寸土。”但让曾茂宏感到吃惊的是,这次的征地比较顺利,3座坟地的搬迁仅仅用了3天时间。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为何会有从征占2分土地足足耗时14天到搬离3座坟地仅仅只用3天的巨大转变? 记者在寻找答案,安全村村两委也在寻找答案。 或许,这个答案只有村民们知晓,村民们能够解答。 2011年,安全村新村一期建设启动。新村建设,免不了要征地拆迁。刚起步时,村民一听说要征收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哪怕是平时通情达理、德高望重的老辈子,送给村干部的只有三个字——“没门儿”。 “当年第一期新村建设时,征收文贵华家的2分多点土地,我们口水说干,嘴皮磨破,前前后后硬是足足花了两个星期时间,才勉强说成,还因为我们是亲戚,给了我一个天大的面子。”当年的村支部副书记,如今老人口中的“娃娃书记”——“80后”的安全村党支部书记曾茂宏回忆说。 就这样,安全村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无条件带头的方式,建起了第一期新村84户农房。目前,安全村已完成第三期新村建设,累计建成农房150户。过去家家土坯墙,户户黑瓦房,风起黄灰冒,雨落泥满沼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小楼、荷塘、柳树。 在新村建设的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是安全村必须突破的瓶颈,而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田型规划调整。当问及“娃娃书记”在进行田型调整的时候群众是否支持时,他笑笑说:“河边的这2000多亩土地的调整,是吵架吵出来的啊!” 经过几年努力,现在安全村已形成了米易县河谷地区搞“稻—菜”轮作,中山地区以山药为主,高山地区用核桃致富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并成功探索建立了“党支部+专合社+基地+市场”的产业化模式,实现了稻谷从每亩五六百公斤到800至1000公斤的升级,早春蔬菜从每亩2万多元到每亩5万余元的跃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6501元攀升至2013年的13000元,足足翻了一个翻。2013年,安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当年全县平均水平高出近23个百分点,安全村成为了全县远近闻名的富民标杆村。 田型调整了,新村建起来了,村民们向村支部反映:“希望收入再多一点,日子再好一点。” 为圆村民的“梦”,安全村党支部围绕米易县第十三届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康养度假目的地”的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业,致力以旅游带三产,以三产促增收。由此,便有了青松林现代农业公园,公园从动工到落成仅用了不到30天时间,这也创造了垭口镇近年来工程项目建设的记录。 “县委、县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帮我们规划、替我们出钱,还派工作人员天天到现场指导,修起来还不是我们自己享受,收入增加了也是装在我们自己的包包里,我们村民当然应该支持。” “新村建起来,生活条件大变样,我们更希望有一个休闲之地。” 村民们的一句句话,道出了从14天到3天的答案。 采访手记:安全村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群众传统观念的转变,更多反映的是党群干群关系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是干部作风转变的收获、是群众路线结出的硕果。事实也证明,只要顺应群众期盼,就没有搬不走的坟,没有不讲理的民。□李世鹏 记者 曾仲文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