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图网 首页 > 财经热点 > 干河又变新模样 居民喜开颜

干河又变新模样 居民喜开颜

萨乌嘎和儿子马玉华在新居前开心地笑着(特约通讯员 范晋思 摄) “干河完全变了新模样!添了新房、新产业,日子更有奔头了!”12月16日,记者在盐边县温泉乡采访时,乡党委书记李兴发、道角村村支书王小华、干河村民小组长马小福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干河位于攀枝花西角,14户78人居住在海拔2600米的一个群山环抱的坡谷,大声呼喊,云南省宁蒗县蝉战河乡的村民都能听到。 就是这样一个偏远、“袖珍”的村组,时时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2012年至2014年,当地不通路、不通电、不通自来水、不通电话、不通广播电视等情况,一一成为历史。 今年入冬前,省住建厅50万元的帮扶资金,更是让当地群众住进了新房子,牲畜也有了新圈舍。 变化一:老房“下崽” 从温泉乡政府驱车,经道角村通村公路,一直走到尽头就是干河。“过去来回要走8个小时,现在单边20分钟,这个速度就是一个发展的速度。”村支书王小华说,现在,干河月月都有新变化。 还没进入干河,远远地在山梁上,记者就看见了变化,所有的房子都换了“新装”——白墙、新瓦。记得8月来的时候,房子还是老旧的土灰色。 温泉乡党委书记李兴发说:“每户居住环境改善投入近4万元,建设充分尊重彝族传统、体现民族特色。” 除旧房翻新,14户村民家中都新建了厨房、卫生间、畜圈。用57岁阿妈杨阿嘎的话说,是老房“下崽”了。杨阿嘎家原本只有一间孤零零的主房,现在右侧建了厨房、卫生间,儿子马小娃还在左侧建了一栋新房。 变化二:火塘“升级” 在干河,马当史家的生活曾经让所有村民羡慕。“他家是省里干部的联系户,最早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天天洗澡,看起来干干净净的,安逸!现在,我家也新建了卫生间,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也可以天天洗澡了,家里也有了厕所。”36岁的萨乌嘎笑盈盈地说起生活中的变化。 因为海拔高,干河村民基本没有新鲜蔬菜吃,今年5月,盐边县农牧局送来了蔬菜种子,乡干部利用周末时间教村民种菜,如今干河人的餐桌上也有蒜苗、香菜、青菜、新鲜青椒了。说起新鲜青椒,王小华讲了一个笑话:因为青椒种子是他带上山的,村民们刚开始吃青椒时被辣得冒汗,都把新鲜青椒叫“王小华辣椒”。 16日中午,萨乌嘎家的午餐菜谱是新鲜白萝卜炖腊肉、炒青菜和白米饭。饭做好的时候,全家人都围着新厨房里的桌子,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这在山外人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对于干河人来说却等了很久。“原来,我们都在屋里的火塘煮饭,只有一处火源,冬天的时候,先做饭,饭冷,先做菜,菜冷,现在新厨房有2个灶,同时做饭菜。”萨乌嘎说。 变化三:羊住砖房 4岁的马玉华对自家的新羊圈充满好奇,当祖母杨阿嘎背着一背篓干蕨苔,在新羊圈里给羊儿做窝的时候,他抢着和父亲马小娃把刚生下来的小羊羔送进了圈里。 对于高海拔的山里人来说,畜牧养殖是重要的支柱产业,羊子是干河人的命根子,谁家的羊多,谁家的日子就最好过。今年,盐边县政府给干河村民送去了1万元1只的种羊。村民马小娃家的羊子今年生了10只羊羔,全家羊子的数量在12月突破了50只。 “今天早上,我在手机信息里看见,天气预报上说全市马上都要降温了,估计我们这山上最近两天就要下雪。”马小娃告诉记者,以前,每年冬天最怕的就是小羊羔过冬,好多家都眼睁睁看见体弱的羊儿冻死。今年就不怕了,有了防冻、防潮、防寒、防雨雪的砖房新羊圈,再冷,羊儿团在圈里都可以过冬。 变化四:冬桃扎根 12月17日中午,干河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在纷纷扬扬的雪花里,干河的村民没有躲在屋里烤火避雪,而是在各自的土地上松土、挖坑。 在一个背风的土洼里,45岁的村民谢国文燃起了一堆火,并在火堆边煨上了土豆,“今天我家要挖300个坑,还没吃饭呢,用土豆垫垫底。” 原来,在温泉乡支持下,道角村村支两委今年下半年确定了冬桃种植新产业,将在海拔较高的干河、放羊坪、傈僳坪三个村民组栽种2万株冬桃,其中干河组5000株。 村支书王小华介绍,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里的产业发展也要跟上,从年初的脱毒土豆到水蜜桃、雪桃种植,道角村将实现多条腿走路。为了科学、高效发展冬桃产业,道角村派人专程去丽江考察,同时把丽江冬桃基地的技术人员请到了村里,确定干河等村民组适合种植冬桃。 “政府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如果我们还不能发展致富,就太没有脸面了。”村民毛嘎嘎一边挖坑一边对记者说。 18日上午,山里的雪还在飘着,数辆小型货车拉着冬桃苗子进了山,“从今天开始,三天之内,5000株冬桃就要在干河率先种完。”电话里,王小华如是说。 □记者 梁波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