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财富崛起 中国财富版图被新经济改变
2014-05-23 11:42:11
来源:川图网 www.wepics.cn
@蒲江房产管理:新财富500富人榜,早已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面镜子,这一次大换血,折射出中国经济由房地产、制造向新能源、互联网、消费等新格局的变迁。
南方日报《解码新首富:李河君如何打造清洁能源“巨无霸”?》说,李河君持股97.57%的汉能控股集团已然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提供商,业务横跨水电、光伏、风电等领域和英、美、荷等国,其不仅是全球私营企业中最大的水力发电商,还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李河君试图不重蹈让许多富豪陷入麻烦的光伏泥沼,他的方式是从一开始就做得更大,打通全产业链,从上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线装备,到中游电池、组件生产,再到下游光伏电站发电。
羊城晚报《河源杀出内地首富李河君 身家高达870亿》说,除了新能源的背景,李河君让人最为感兴趣的是其出生地广东省河源市,也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可以获得的公开资料显示,李河君以卖电子产品赚得第一桶金,随后便在河源开发水电站,其随后投资的行业还有光伏产业。
李河君的目光一直都很坚定。他在自己的首部作品《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中写到,资源和环境将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的关键因素,而光伏革命将成为继前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让李河君雄心勃勃,即使在光伏产业最凄惨的一年里也没有半点退缩。
瞭望东方周刊《李河君如何登顶“中国首富”》说,李河君和汉能进入舆论中心,是从2009年汉能高调进入光伏产业开始的。2009年,李河君选择了技术难度更高的薄膜太阳能行业,并抛出了2000兆瓦的“宏伟计划”。当时的行业老大美国First Solar的产能为1800兆瓦。“我们就是要超过它一点点。”李河君直言不讳。
新财富《首富李河君:水电站就是印钞机 有几十亿现金流》说,李河君认为,汉能所以创造奇迹,首先归功于“踩对了点”:其次在于专注。“汉能20年只干了一件事情—清洁能源,风电、水电、太阳能,没干过任何别的。现在到处都是雾霾,而20年来,汉能就从来没有干过一瓦的火电,全部都是清洁能源。”
@敲墙简历:李河君的创业故事给人感觉是靠着干劲就能创业成功。其实不仅仅是这样,在他创业前都是对目标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剖析之后才大胆的创业!@克劳力先生:剑走偏锋的李河君,没有选择主流的晶硅太阳能这条路线,而选择了薄膜太阳能这条令整个光伏业界注目的道路,这显示了李的魄力和专注。
以上说这么多,简括而来就是两个字:方向。李河君成功就是找对了方向,并且坚持了方向。
《舌尖2》近来也遇到了方向问题。新闻晨报《<舌尖2>被质疑造假 同行:细节失误难免 事实不能错》说,从上海红烧肉不正宗,到陪读妈妈五年不见丈夫、家人病危不回去照料的“三观不正”,再到女儿沈子钰卷入故事造假风波,这对《家常》中河南母女的故事,引来一波又一波的质疑。《舌尖上的中国2》自开播以来质疑声不绝,但从没有一个故事如《家常》中河南陪读妈妈这样遭到长时间多方位的“扒皮”,与此同时,一植物学博士也加入讨论阵营,直指第一集《脚步》中林芝人采蜜的镜头系嫁接。这桩事情合起一股力,共同指向《舌尖2》造假。
华西都市报《<舌尖2>造假 网友斥“纪录片变骗局”》许多网友在微博留言,“冒着生命危险爬40米高的大树,却并没有蜂蜜,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你们首先应该对生命有敬畏。”
一部纪录片,方向是视觉效果、煽情故事?还是真实?新闻晨报的文章说,事实上,在业内摆拍很常见,毕竟一些事物稍纵即逝很难再现,但界限相当模糊,“拍过纪录片的都有相关经验,只不过是看得出看不出而已。在我来看,如果事件发生时现场无法捕捉、需要再现的,摆拍是必然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营造气氛而与事实不符就不应该。”
新京报《舌尖2的“真诚”与食物同样重要》说,纪录片的本质在于记录事情的原本归真,过多的故事性有可能削弱影片的感染力,更甚的可能会显示出记录者拍摄资源的匮乏。如果当故事性占据纪录片的主体,就必然会引发制片方介入商业包装和炒作的质疑。缺乏真诚的食物,如同缺乏真诚的纪录片一样,都将会是索然无味。
京华时报《<舌尖>涉嫌造假抄袭 话题多都是高级红》说,作为吃货,四集看下来,还是感觉抒情有余,菜式不详,只能当情怀看,想跟着学两招的同学请回吧。
每一场争论都有人来打圆场。中国新闻网《往“舌尖2”喷口水的停停吧》说, 我们与其关注《舌尖2》削弱美食、涉嫌抄袭、人物造假等质疑,倒不如将更多眼光放在这部纪录片对传统文化深度的探讨之上。也算是给中国的纪录片传递一份正能量,让它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