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图网 首页 > 生活百态 > 三放三增三就近 扩权强镇活城乡——自贡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纪实

三放三增三就近 扩权强镇活城乡——自贡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纪实

川图网讯(刘宁 记者 曹湘黔)小城镇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从2009年起,全市确定15个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2013年扩展到19个市级试点镇,今年新增19个,以试点带动面上,强力推动统筹城乡扩权强镇改革,让乡镇权利与经济社会发展责任相匹配。突出“三放” 在扩权上下功夫放活管理权。推行行政管理权、社会服务权、协助执法权差异化授权,做好“小政府大服务”、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两篇文章。全市分三批共下放行政审批权68项、委托行政执法权113项、其他行政权32项。养老证、离婚结婚证、农房建设申请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可以就近办理了,乱搭乱建、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事情有人管理了。长山镇、农团乡等建立了综合执法队伍,长山镇在专项行动中拆除违章建筑2200平方米,农团乡三年来未发生一起违建案例。放活经济权。用好财政、税收杠杆,输血造血并重,提升乡镇发展的统筹能力和保障能力,激活内生动力。试点乡镇普遍恢复了财政所,提高了税收超收收入、社会抚养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返还比例。土地指标、土地收益向乡镇倾斜。乡镇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优先列入上级政府重点建设目录。2013年,富顺26个乡镇财政收入增加4000多万元,其中税收超收收入和土地收益3000万元;自流井区设立了乡镇发展基金,乡镇发展经费每月新增1万元。放活人事权。为解决乡镇机构上收、条块管理不畅问题,根据事权设置机构,将原“3办3中心”改为“1办1所3中心”, 荣县针对土地纠纷多设立“土地纠纷与调节”管理岗位;授予乡镇对垂直管理人员管理权,变垂直管理为双重管理,其人员任命和年度考核以乡镇为主;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乡镇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规定5年最低服务年限,建立干部、专业人才下派、上挂双向交流机制。突出“三增” 在强镇上下功夫增强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抓要素、产业、基础,促进城镇从“保运转”向“快发展”转变。区县加大小城镇土地指标安排力度,成佳镇建设川南通用航空工业园,代寺镇建设全国服装纺织产业园;长山、牛佛、五宝、赵化等镇实现场镇面积和吸纳人口“双增加”。实施特色兴镇,突出产业集聚,通过“三改一扶”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共培育注册家庭农场24个、专业大户27734个、农民合作组织808个、龙头企业273个。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为解决“重经济、轻管理” 问题,抓住乡镇职责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农团乡以“民情会客厅”扩大群众参与基层自治;荣县投入9000万元用于购买村级公共服务;牛佛镇加强场镇综合治理,粗放管理状态被有效控制,群众拍手称快。增强服务群众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将下放乡镇的权限和事项纳入政务公开目录;政务服务中心建到乡镇、便民服务室建到村(社区);富顺县实行逢场天村干部集中办公服务新模式,为村民办件7800多件次;五宝镇犀牛街社区形成“进一道门,办百件事”的服务模式;高山镇对边远村组群众实行“全程无偿代理服务”、“跟踪协调服务”和“上门服务”,探索村民“件、证、事”代办制度,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突出“三就近” 在利民上下功夫就近务工就业。坚持产镇、产村相融,突出错位发展与特色发展,全力推进3个农产品加工园和7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农经型的特色小城镇,抓好产业转移承接、返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工作家庭“两不误”。乡镇就近吸纳农民转移就业达30万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常年达60%以上。就近进城居住。建立城乡户籍迁移“四为零”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推进小城镇、新农村综合体、农民聚居点、新农家大院四级居住模式,顺应农村分化、农业分工、居住分级新要求。试点以来,全市“农转非”15.58万人,城镇新增常住人口22.8万人。围绕场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181万平方米,场镇常住人口超万人的乡镇达12个。就近享受公共服务。试点以来,乡镇小学入学率99.8%,初中入学率98%,城乡教育共同体80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2100人(次);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79个、乡镇计生站96个;建成农民健身工程40个、农家书屋1131个;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并轨和转移接续,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65.1%;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8.5%;宽带互联网实现“村村通”;96个乡镇规划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68%(试点前为40.8%);公路通乡通村率100%,乡乡建有农村公交站。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