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转型做舟穿越“红海”到“蓝海”——四川汇维仕公司十年实现累积赢利的启示
2014-08-08 09:43:43
编辑:川图网 www.wepics.cn
川图网讯(实习生 李冰伦 记者 赵凯)“我们在7月底终于填平了过去的亏损,实现了公司投产10年来的首次累积赢利。”四川汇维仕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金营中用稍显生硬的汉语向记者通报他们公司的喜事。尽快他面色波澜不惊,但仍能感受到这位韩国人内心的喜悦与兴奋。今年9月21日,四川汇维仕公司即将迎来他们建成投产10周年的日子。10年中,这家韩资公司有一大半时间置身于化纤市场残酷竞争的“红海”当中,正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型,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空间,扭亏为盈。
2004年9月21日,四川汇维仕建成投产的喜悦感染着全市。自贡也基于此提出了“大化纤”发展战略。但情况似乎并不如人意,汇维仕公司从投产之日起就陷入亏损的泥潭。“中国西部市场的发展与我们的预期差距较大,使首期年产16万吨涤纶纤维项目长期处于亏损。”金营中认为,中国化纤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高,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进入,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产能过剩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化纤行业在2004年进入低迷期。直到现在,常规化纤产品仍因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曾与四川汇维仕公司一墙之隔的四川聚酯公司当年也是自贡“大化纤”发展战略中的龙头企业,早在几年前因难以承受红海市场的煎熬而宣布破产。据汇维仕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到2007年时,汇维仕亏损高达1.7亿元,企业的资本金已接近损失殆尽。
金营中说:“我们从2009年开始进行战略方向调整,主动压缩常规化纤产品,提升差别化纤维比例。”依靠韩国汇维仕总公司的技术,四川汇维仕自2010年开始,每年投资3000万至4000万元,果断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他们开发出的低熔点纤维等高级差别化纤维产品,因具有优秀的热粘合性能、稳定的可加工性、良好的弹性和环保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汽车内饰、纸尿裤、卫生巾等下游产品中。“目前,大众、长安、现代等汽车品牌的内饰都使用我们的产品。”金营中说,这使他们一下子从竞争激烈的常规化纤市场中摆脱出来。目前,四川汇维仕公司常规化纤产品与差别化纤维产品的占比,已从2009年前的五五开调整到了2:8,今后两年内,差别化纤维产品将达到100%。
伴随产品结构的调整,该公司于2009年开始逐步实现赢利,即便是2009年汹涌澎湃的全球金融危机和近两年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也没能挡住他们赢利的步伐。2013年,四川汇维仕实现利润4300万元,今年上半年盈利达2800万元以上。金营中告诉记者:“上半年,我们已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预计全年将达16亿元。全年利润将达5000万元以上。”
记者札记:企业为了寻求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往往与其对手针锋相对地竞争。然而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空间中,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流连其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获利性增长。正如四川汇维仕公司,一建成投产即陷入其中。如何自拨出来?四川汇维仕所用招数是通过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看似剑走偏锋,实则趋利避害。当企业的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转向关注市场需求,就成功地摆脱了“红海”,开创出“蓝海”新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