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盐运古道考古调查启动 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准备
2014-09-02 08:49:00
编辑:川图网 www.wepics.cn
贡井艾叶古盐道 川图网讯(记者 陈莉媛 摄影 叶卫东)古老的“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得天独厚……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文物部门对线型文物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而自贡,曾是一座遍地盐井的城市,古盐道上留下的古码头、古桥、堰闸、古驿站、古牌坊、祠堂、庙宇、会馆、古街、古镇比比皆是,也因此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昨日,记者从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获悉,9月1日至10日,该局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20名考古学、古建筑、交通史、盐业史方面的专家,开展自贡盐运古道考古综合调查,并形成考古调查报告,为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作准备。系统梳理研究深入挖掘盐文化的根此次自贡盐运古道考古综合调查,将深入挖掘盐文化的根,进一步弄清自贡古盐道的历史与现状,对盐道上的文化遗产进行梳理,遴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为申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作准备。“这在自贡历史上,如此大规模地进行考古调查还是首次。”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戴燕灵告诉记者,通过调查,将有效地保护与利用盐运古道上的文化遗产,尽可能把存在过的历史发掘出来,确立出自贡盐运古道所根植的文化风格与个性形象。“我们认为,盐运古道也有可能是‘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戴燕灵说,四川越来越重视线型文物保护,像四川茶马古道线型文化遗产保护就被纳入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此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自贡盐运古道的历史与现状及自贡古盐道上遗存下来的丰厚文化遗产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梳理、调查和研究,因此,这次考古调查具有重要意义。”考察陆路水路将形成考古调查报告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自贡盐场盐业的生产迅速发展,经济繁荣,商旅增多,基于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以自贡盐场为中心,沟通至成都、重庆和连接滇、黔、湘、鄂边境的食盐产销运输及各地运送生产、生活资料到自贡盐场的交通路线,这些盐道是自贡盐场乃至周边城镇的“生命线”。到20世纪80年代,自贡盐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本次考古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历史上自贡盐运古道的线路分布、盐道的现状、自贡盐运古道上的文化遗产,考察线路为市域内陆路4条、水路1条,陆路考察线路为井(自流井)富(富顺)路、井(自流井)宜(宜宾)路、井(自流井)荣(荣县)路、井(自流井)内(内江)路;水路考察线路为旭水河—釜溪河—沱江。而自贡最古老的盐井之一、发掘条件较好的大公井将进行发掘前重点调查,论证有无考古发掘的可能、条件和必要性。3日,考古调查将在大公井遗址正式启动。“本次考古调查的专家团队由国内高校和业界研究院所的专家组成。”戴燕灵介绍,包括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以及省内、市内在考古学、古建筑、交通史、盐业史方面的专家。考古调查完成后,将形成一个关于自贡盐运古道的考古调查报告,考古调查的成果将拍摄成两至三集的纪录片,预计在10月下旬组织召开“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究会。见证考古过程面向社会征集志愿者为配合此次盐运古道考古调查,全市各级文物保护部门和各类文保机构从即日起在全市开展文物安全集中宣传整治月活动。市文广新局将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参与本次考古活动,“从公开征集一周的情况来看,目前有不少志愿者报名参与,还有远在上海的摄影爱好者。”戴燕灵介绍,届时,将有5名申报对象作为本次活动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将派一至二人全程见证本次考古调查。9月6日,参与本次考古调查活动的专家将在南湖体育中心先锋音乐厅与我市文物工作者、爱好者进行对话,就“文博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进行探讨。考古调查的基本情况和初步成果将于9日向媒体进行通报。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