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图网 首页 > 生活百态 > 复旦投毒案今二审 林森浩:看电影和作案无联系

复旦投毒案今二审 林森浩:看电影和作案无联系

今天10时,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将在上海高院公开开庭二审。

2013年4月,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犯罪嫌疑人为被害人室友林森浩,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今年2月18日,复旦投毒案一审宣判,复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因故意杀害室友黄洋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据介绍,林森浩的上诉状极为简单,不超过350个字。“上诉人没有杀害被害人黄洋的故意,被害人黄洋所饮入的二甲基硝胺的剂量能否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事实不清,认定上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事实认定错误,请二审法院予以改判。”

上午的庭审持续到将近13时,休庭期间,被告人林森浩的辩护律师斯伟江告诉记者,今天庭审的重点是关于“故意杀人还是恶作剧”的争论。斯伟江透露,将在下午的庭审中出示新的证据,这些证据与被害人黄洋的死因相关。

斯伟江说,新的证据主要聚焦于致使黄洋死亡的毒物的定性问题,会有专家和证人出庭。“是不是这个毒,结果可能会比较出乎意料。”

斯伟江转述,上午的庭审中,林森浩在被问到想对黄洋的父亲说些什么时,情绪有些失控。“问了他几次,他表达不了。他情绪很激动,哭了一两分钟,应该是觉得比较愧疚。”

11时10分,检方开始发问。在回答黄洋发病时为什么没坦白,林森浩回答:“这个我也在问自己。”原因是,这是自己处事的一种方法,习惯逃避,不敢面对,所以没说出来。

庭审中,林森浩坚称自己的行为是恶作剧、是愚人节玩笑。但当检方发问“你有能力控制这个(药物)损伤的程度或者是你所说的恶作剧程度吗”。沉默两秒后,林森浩答道:“控制不了。”

检方指出,林森浩在投毒后,曾观看了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林承认,自己投毒后确实在对面宿舍里看了这部电影,“下载下来放了很长时间。一直看到了清明节期间。”但其强调,“这部电影和我作案没有任何关联。”

林森浩曾在微博中写下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勇敢倔强的少年,不带丁点娘炮,大赞,不然要青春来作甚!”还贴上标签“带种的就来真的”、“出来混,就不要怕死”。林森浩在庭上解释:“是电影里的台词。当时很害怕,(写这个)是觉得自己要勇敢。”

林森浩说,侦查阶段,他曾和侦查人员说自己未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饮水机。由于看到侦查人员在摇头,以为是“善意的提醒”,所以话说了一半就没说下去。“按照事实说话,你不一定相信。”林森浩对检方说,当时自己有30多个小时没睡觉,怎么会讲那些,现在也不清楚了。

“不是每个行为,都有思维的参与。”“到今天这一步,我只是想将情况讲讲清楚,你理解吗?”林森浩对检方人员说,曾和一审辩护人提及今天要澄清的部分,但由于沟通问题,一审辩护人没说。

林森浩说,因为平时和黄洋关系不错,经常斗来斗去,开玩笑。黄洋的死亡,不是自己所希望的。黄洋的病情会恶化到什么程度,自己没想过。

林森浩在庭审中也表示,3月29日,他去实验室。到了实验室,因为一些微妙的记忆,想起来有一瓶“二甲”。之后他之所以反复查询这种毒物,在黄洋饮入前是“找安慰”;饮入后则是“听说他们在检测……说到底都是一种慌张。”

相关阅读:

2014年12月1日,媒体曝“复旦投毒案”当事人林森浩亲笔书写道歉信,实为3月14日道歉信的原件。黄洋父亲表示,不会原谅。

一审判决之后,复旦177名学生签署请求信,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立即执行。

2014年2月17日,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林森浩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3年4月1日上午,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于4月16日去世。

责任编辑:T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