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图网 首页 > 川图评论 > 去官气,更要接地气有正气

去官气,更要接地气有正气

工作中,不准当“原则领导”、“甩手掌柜”,不准以会议落实会议,要带头具体干;不准让他人代写个人材料等。对待群众,不准在群众和服务对象面前背着手讲话、用手指着群众讲话,爆粗口、说脏话;不准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乱表态、放空炮,不准说“不晓得”、“别找我”等。个人行为,不准在出行中让他人提包包、端茶杯、开关车门,不准往车窗外扔东西……今年2月,四川省彭山县出台党员干部“去官气”具体要求,并经县委常委会审定,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给全县。

“十不准”个个都是“干货”,有的属于个人操守,比如不准在居住小区耍霸道,拖欠物管费,乱停车;有的属于基本官德,比如不准在群众和服务对象面前背着手讲话、用手指着群众讲话,爆粗口、说脏话;还有的属于权力伦理,不准当“原则领导”、“甩手掌柜”,不准以会议落实会议,要带头具体干;不准让他人代写个人材料等。简言之,十不准的一些规定并非高标准,而是最低底线,一个人无论为不为官,都不能爆粗口,也不能耍霸道,而身为党员干部更不能违背“十不准”。

“十不准”受到好评,在于它触及了公众厌恶的一些官场积习,比如官气。有人这样描摹个别官员的官态:领导车来了,疾步过去,弯腰开车门,满脸堆笑;在田间,叼着烟,一会双手叉腰,一会用手指着老百姓,大呼小叫;在餐馆门口,吃完饭,走出来,手捏牙签,当街剔起了牙齿……应该说为官者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气质”,但有的官员高高在上,看不起民众;出言不逊,对民众呼来喝去;甚至为了维持做派,大兴奢靡之风。

官员除了去官气,还应该接地气。如果去了官气,却不接地气,去官气就不彻底,也失去了起码的意义。曾有官员反思,“这些年,自己沙发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一言堂搞得多了、群言堂搞得少了,高脚杯端得多了、大碗茶端得少了,作风上的一些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过去步行或骑自行车下乡,同群众一条板凳聊天、一个锅子吃饭,现在进出小轿车、空调房,成天坐在办公室看材料、批文件,有时还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对群众比较了解、距离很近,实际上早已同群众拉开了距离,对群众的感情也已悄然发生了很大变化。很显然,真正与民众打成一片,就应该多下基层,多到民众之间,多和民众一起吃饭聊天,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多接地气,才有底气;身怀正气,才有人气。如果褪尽官气,哪怕一身朴素,却毫无为民服务之心,把机关当成养老的地方,这样的平易近人有何用途?如果蝇营狗苟,腐化堕落,再没有官气、再不讲派头,也于法不容。公众需要没有官气、不讲派头的官员,更需要知行合一、清正廉洁的官员。一方面应看到,官员不讲官气本是底气,另一方面更应意识到,民众对官员有更高要求,官员对自身也应有更高要求,不能停留于不要官气、不讲派头
责任编辑:TNTW